要拍出正確而美麗的好作品,首要功課,就是了解光線並試著控制光線。
當我們已經正確的瞭解測光原理了,也知道在不同的拍攝情境下,正確的運用測光方法(權衡式測光或重點測光)完成測光,並能根據我們的拍攝意圖與情境需求,正確的設定曝光值(光圈+快門),可是,這一連串的正確動作,按下快門後,為什麼還是無法得到一張張正確而美麗的作品?
<先備經驗→建議閱讀:測光,真的很重要!>
<先備經驗→建議閱讀:善用感光度、光圈與快門,讓曝光正確。>
✽以下內容,只是我自學攝影的筆記。照片及文章內容仍有諸多謬誤,並非全然正確,請慎辨。
一.為什麼需要曝光補償?
我們首先複習一下「測光」與「曝光」這一連串的過程:
相機的測光表經由設定的感光度(ISO)→對拍攝主體完成測光後→計算了曝光所需的光圈+快門的組合數值。
雖然我們小心翼翼的完成了一連串的正確動作,完成了測光與曝光,可是,相機內部的測光表,本身存在一個無可避免的致命缺陷:當拍攝主體和背景光線反差大(主體亮,背景暗;主體暗,背景亮)時,相機測光系統容易被拍攝主體反射的光線,騙很大!我們若是太過信任相機測光結果是正確的,信任所提供的光圈快門組合的曝光值也是正確的,那麼,按下快門,拍出來的照片就有可能是不正確的曝光過度或曝光不足。
我們應該在半按快門對焦測光的同時,立即在LCD螢幕預覽影像,根據自己的主觀意志或是開啟相機提供的「直方圖」輔助功能,判斷影像整體亮度(尤其是主體與背景之間)是否均衡,並能符合我們的拍攝意圖。
曝光補償(Exposure Compensation):攝影者根據自己的拍攝意圖,對相機測光系統提供的曝光值,予以手動調整補償,讓影像更加明亮或暗沉。曝光補償增加,會讓影像明亮;曝光補償減少,會讓影像暗沉。
二.曝光補償在哪裡?
預覽時,發現主體亮度不如我們預期想要的感覺,我們就該開啟【曝光補償】,補償曝光過度或不足的光線需求。
S100的背面控制轉盤▲上方鍵,那個□內有+/- 的圖示,就是【曝光補償】。當我們半按快門時,發現光線過亮或過暗,立即按▲上方鍵,叫出【曝光補償】。我們可以在-3 至+3 級的範圍內,以每級1/3 的間距,調整相機設定的曝光值。
大家看文章,看得也累了,請大家喝飲料吧:(請注意看照片下方的EXIF資訊,尤其是最後的EV喔......)
大家發現了什麼呢?同樣的場景,我們從正常的0 EV,每隔1/3,也就是大約0.3 EV,增加進光量:
0→0.3→0.7→1.0→1.3→1.7→2.0→2.3→2.7→3.0,
當曝光補償越加越多,加到最後,拍攝主體--飲料--已經完全看不清盒子上的圖案及文字了。
現在,我們繼續惡搞,每隔1/3,也就是大約0.3 EV,減少進光量,看看又會怎麼樣:
連續19盒飲料,不知道大家喝爆了嗎?希望別讓您的頭腦看得霧煞煞,看到爆喔!
三.曝光補償的原理
拍攝主體如果是白色、淺色或光滑表面材質時,反射光線的效果快速直接;
拍攝主體如果是黑色、深色或粗糙表面材質時,反射光線的效果緩慢遲鈍。
當相機測光系統對準白色(淺色或光滑材質)主體進行測光時,主體很自然的將大量光線反射回到相機裡,讓測光系統以為拍攝情境的光線足夠,因而做出不正確的判斷,建議我們要縮小光圈或較快的快門速度,以減少曝光量。而我們也信任了相機這般測光與曝光的結果,按下快門,卻得到一張曝光不足的失敗作品。
相反的,當相機測光系統對準黑色(深色或粗糙材質)主體進行測光時,主體很自然的將少量光線反射回到相機裡,讓測光系統以為拍攝情境的光線不足,因而做出不正確的判斷,建議我們要放大光圈或較慢的快門速度,以增加曝光量。而我們也信任了相機這般測光與曝光的結果,按下快門,卻得到一張曝光過度的失敗作品。
四.曝光補償的必要性
現在我們明白相機測光系統有它本身的缺陷,也終於覺察到為什麼按下快門總讓人搖頭嘆息的原因所在,那麼我們就該培養足夠的判斷力,在每次半按快門對焦測光時,當機立斷的檢視LCD螢幕呈現的影像(特別是拍攝主體)亮度是否合宜;甚至更該練就足夠的敏感度,一見到拍攝主體是淺色或深色,或是主體和背景光線反差很大時,我們就該事先知道:相機測光系統與提供的曝光值不盡然是100%的正確,我們要有心理準備,進行必要的曝光補償的加或減。
![]() |
這兩張美麗海芋,你發現了其間有什麼特別不同的地方嗎?請先想一想,待會兒告訴你。 |
![]() |
五.曝光補償,何時該加?何時該減?
或許,到這裡,大家已明瞭曝光補償的必要性,可是,又漸漸產生了新的疑惑:
曝光補償,究竟何時該加?何時該減?加,又要加多少?減,又該減多少?
這連串疑問,我和大家一樣,還在懵懂學習中。謹就我個人目前拍照經驗,與大家分享。
攝影前輩傳誦八字口訣:遇白則加,遇黑則減。予以簡化,就請大家牢記四字口訣:白加黑減。
這四字口訣怎麼用?立刻請下面這兩朵花兒粉墨登場,為大家說明:
<白加>:遇見這朵淡雅紫白色花兒,加 1.0 EV,讓她散發迷人的清麗氣息。
<黑減>:遇見這暗紫色的巴西野牡丹(在小格也出現好幾次了,哈!),減 1.0 EV,讓她閃耀亮相。
接著,我們可能要先離個題,稍微提一下什麼是「Av先決模式」與「Tv先決模式」:
Av先決模式 |
我們決定光圈大小,而快門速度與自動感光度,由相機決定。 |
Tv先決模式 |
我們決定快門速度,而光圈大小與自動感光度,由相機決定。 |
這兩種半手動模式,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經得心應手?但是,它們跟這裡討論的曝光補償有何關係?
再讓我們複習一下在善用感光度、光圈與快門,讓曝光正確這篇文章裡曾經提過的:
曝光值:曝光所需的光圈+快門的組合數值。
標準光圈級數:相鄰兩個標準光圈的曝光值相差一倍。左邊比右邊快門大一倍,曝光值多一倍。
F/2.0→F/2.8→F/4.0→F/5.6→F/8.0。
標準快門級數:相鄰兩個快門級數之間,曝光值也是相差一倍。左邊比右邊速度慢一級,曝光值多一倍。
15→8→4→2→1→0.5→1/4→1/8→1/15→1/30→1/60→1/125→1/250→1/500→1/1000→1/2000。
我們就以下面這張經過自動曝光鎖(AEL)鎖定的光圈快門組合,繼續說明:
列出相同曝光值的光圈快門組合如下:
光圈 |
F/2.0 |
F/2.8 |
F/4.0 |
F/5.6 |
F/8.0 |
快門 |
1/60 |
1/30 |
1/15 |
1/8 |
1/4 |
以上表來說,請記住:F/2.0+1/60秒 = F/2.8+1/30秒 = F/4.0+1/15秒 =......=相同的曝光量。
準備好了嗎?~我們終於要進入重頭戲囉!
<場景1> Av 模式,拍攝深咖啡色茶具,我們設定光圈F/2.8,相機幫我們決定了快門是1/30秒:
半按快門時,我們發現深咖啡色茶具身上的光線太多而過曝了,這時,有兩種選擇:
(1)直接把光圈縮小至F/4.0,讓光線進少一點。可是,別忘了,這動作,還是相同的曝光量,光線還是過曝。
(2)啟動【曝光補償】才是正確之道。因為主體是深色(黑色)→口訣:白加黑減。這裡我假設-1.0 EV。
-1.0 EV的目的,是要告訴相機:
你測的光以及提供的快門,不是我要的,所以我要減1個EV,讓快門速度快一級,使進光量減少一倍。
原本的光圈快門是:F/2.8+1/30秒,經過曝光補償-1.0 EV後,變成:F/2.8+1/60秒。(1/60比1/30快一級)
沒錯!你沒看錯!光圈還是我們自己設定的F/2.8,可以實現我們的拍攝意圖,符合我們要的景深與畫質。
(3) 因為拍攝主體是黑色、深色或粗糙材質時,
測光系統會誤以為現場光線不夠,因而提供它自以為是的正確曝光值,反而讓拍攝主體曝光過度了。
這時,我們不能100%依賴測光所得,必須自己動手調整曝光補償,才能得到正確曝光的影像。
<場景2> Tv 模式,拍攝白色馬克杯,我們設定快門1/30秒,相機幫我們決定了光圈是F/2.8:
半按快門時,我們發現白色馬克杯身上的光線不足而過暗了,這時,有兩種選擇:
(1)直接把快門放慢至1/15秒,讓光線進多一點。可是,別忘了,這動作,還是相同的曝光量,光線還是過暗。
(2)啟動【曝光補償】才是正確之道。因為主體是白色(淺色)→口訣:白加黑減。這裡我假設+1.0 EV。
+1.0 EV的目的,是要告訴相機:
你測的光以及提供的光圈,不是我要的,所以我要加1個EV,讓光圈開口大一倍,使進光量增加一倍。
原本的光圈快門是:F/2.8+1/30秒,經過曝光補償+1.0 EV後,變成:F/2.0+1/30秒。(F/2.0比F/2.8大一倍)
(3)因為拍攝主體是白色、淺色或光滑材質時,
測光系統會誤以為現場光線足夠,因而提供它自以為是的正確曝光值,反而讓拍攝主體曝光不足了。
這時,我們不能100%依賴測光所得,必須自己動手調整曝光補償,才能得到正確曝光的影像。
整理兩種半手動模式Vs曝光補償加減的關係對照表如下:
+1.0 EV |
-1.0 EV |
|
Av模式 |
要快門速度慢1倍。 |
要快門速度快1倍。 |
Tv模式 |
要光圈開口大1倍。 |
要光圈開口小1倍。 |
現在再請大家看這兩張飲料的EXIF資訊,您是否看懂了呢?
左圖,0 EV,快門1/40秒;右圖,+1.0EV,快門1/20秒。EV與快門之間,有何關係?如果看懂了,那就恭喜啦~
六.曝光補償,該加多少?該減多少?
我們瞭解了曝光補償的必要性,也瞭解了曝光補償何時該加、何時該減,可是究竟該加多少、又該減多少?
究竟該加(減)0.3、0.7、1.0 EV 或是更多?這,其實就沒有定論了,完全依照您我的拍攝意圖而決定。
再度邀請前面出現過的兩張海芋,上台亮相:
![]() |
海芋白色喇叭嘴兒(不是花瓣,其實是葉子喔),名叫「佛焰苞」。當我們拿相機對準白皙的佛燄苞,進行對焦測光時,相機測光系統會以為F/2.0光圈進來的光線已經足夠,於是,快門只開到1/2000秒就關了?!讓我拍到這張曝光不足、不夠亮白的海芋。 |
![]() |
如果事先就加個0.3EV,補償修正相機測光系統的誤判,讓潔白海芋,散發她原本就該有的脫俗氣質,怎麼樣?是不是美極了呢? |
欣賞完海芋,再請四月雪---流蘇,璀燦豋場......
![]() |
夕陽餘暉,逆光下的流蘇。 對準白色流蘇對焦測光,測光系統以為白色的流蘇,光線已足夠,快門(1/250秒)很快的就關閉了,結果得到了這張暗暗的流蘇。 |
![]() |
同樣是夕陽餘暉下為背景,這時,曝光補償加0.3EV,有沒有讓流蘇變白變亮些? |
![]() |
如果覺得加了0.3EV,還是不夠白,那就再加個1/3,也就是加0.7EV,這樣的流蘇,夠白了吧? |
![]() |
我們可以繼續嘗試看看,如果再加個0.3EV,也就是1.0EV,這時,流蘇的白,會不會太白?會曝光過度嗎?如果覺得這正是你我要的流蘇,那就歡喜留作紀念囉! |
。。。 結 語 。。。
1.曝光補償,對多數新手來說,非常陌生。因為DC相機的Auto模式,是沒有這個動作可以設定的。
曝光補償,對許多老手而言,非常簡單。反正在LCD看到暗了,就加EV增加亮度;看到太亮了,就減幾格EV。
這動作,熟練得像呼吸似的,不加思索就能臨機應變。這篇文章,就獻給老手們「知其所以然」啦!哈~
2.類單眼DC,除了Auto 模式外,還提供了P 模式、Av 模式、Tv 模式以及M 模式。
這篇文章裡,我以 Av 模式與 Tv 模式做說明,那大家也許會問:其他模式呢?
Auto 模式:光圈快門都必須聽相機的,我們無法手動做曝光補償的設定動作。
P 模式:光圈快門也必須聽相機的,但可以做曝光補償的設定動作。
M 模式:我們透過S100 相機前方控制環與後方控制轉盤,自行設定光圈與快門,
這時,可以參考LCD顯示的右方長條狀的「曝光等級指示」,調整至標準曝光等級或我們想要的曝光等級。
3.曝光補償的設定,這篇文章從頭到尾,我反覆提及"拍攝意圖"這四個字。
如果你我就是想要暗沉而穩重的影調,我們可不可以就故意的把正確的曝光,減幾格 EV 呢?
相反的,你我就是要明亮閃閃的影調(例如:人像特寫),加幾格 EV 讓曝光有點兒過度,正好符合了拍攝意圖。
4.當拍攝主體與背景光線反差強烈時,除了曝光補償以外,還可以用閃光燈做修正;
或是運用相機提供的「自動包圍曝光」功能,設定我們想要的曝光補償值,
以不同曝光連續拍攝三張影像,總有一張是我們覺得OK的。
5.曝光補償設定並使用後,請記得關機前,要歸零。因為,下次開機時,相機會記憶上次關機前的曝光補償設定。
6.因為LCD螢幕的亮度和解析度,與電腦螢幕存在著必然的視覺落差,
如果我們還沒有非常熟練的掌控光線,寧可曝光不足,也不要曝光過度。
曝光不足,至少還保留了影像細節與色彩,只是暗了些,我們還可以回到電腦上後製補光;
曝光過度,影像細節大量流失了,回到電腦上要再補救,就困難重重。
7.相機不在身邊的這段苦日子(T__T),我反而可以專心致志,多方探究曝光補償的原理與應用。
接續前面兩篇:測光,真的很重要!以及善用感光度、光圈與快門,讓曝光正確。
再加上這篇,總共三篇系列文章了!衷心期盼能夠與各位新手朋友分享我的自學心得,
讓我們對相機的測光及曝光,可以有更完整的認知與正確的動作。
還真是詳細阿
還順便解釋了 光圈先決 快門先決
曝光有時可以讓主角更明亮凸顯
太過真的會讓一些細節不見 嗯嗯
欲練神功 必先自宮嗎
@@"
沒喔!!!
要自宮 偶才不要
你多練點 認真練!
哈哈哈!!!
我家啾咪 本來就是一隻公的XD
(os:不知道這算不算先天優勢)
淺顯易懂!
(請問『練神功』時開放旁觀嗎?^^")
還是說 你在海裡頭看不清XD
這讓我更好奇了XD
噓~~你可以偷偷得跟我講
我不會跟別人說滴 齁~~
PS. 第一段話 太狗腿了 冏
都是攝影的同好阿.....真好真好^^
2.前後回顧呼應,並非平鋪直述
3.段落整理+復習
給你99.9分啦!渾身散發講師特質~
小白鯨~ 謝啦!我可以先不用買書囉!shen
正喝著 阿薩姆奶茶 ^O^
`
我這個傻瓜牌的,有看還是沒懂。
注定只能繼續用傻瓜牌
原來美與不美之間
還是可以微調的
那麼加上這份熱忱,你就perfect
完美100分囉!
***呵呵...果然是好奇的小白鯨^^
課程越來越專精!!
了解小白鯨講的大概任督二脈都通了吧!!
----
原來還有這口訣,真有趣(摸下巴)
如果是Tv模式下 加大曝光補償 看完文章光圈好像會變大 但我的不會?
在M模式下雖然可以很方便的調整光圈和快門但是找不到調整曝光補償?
因我的沒有橘色警示燈,又看到大大說: 安全快門約焦距分之一,才問此問題
能跟他學是 我這種傻瓜級的福氣 謝謝
等我 細思您的回覆 再來請教您[:emotion1336493525-11281562.gif]
短短與小白鯨 大大接觸2~3天 深深感覺他是道地的專家
感謝 有他 為初學者解惑 [:emotion1338631888-1084479825.gif]
因為有時候光圈想要設定到最小的F8,但因為覺得太暗了,所以有調慢了快門!
但快門又不能調太長,不然手持拍照一定會晃到! 也又不想靠著調ISO的方式,所以才想說看是不是能有像P模式的曝光+-可以來調整
但看來~應該是沒辦法了!
真的是非常感謝呢
好文ㄧ篇!!
請問一下是光圈的問題,還是曝光補償的問題,
因為對攝影一竅不通 如果太複雜我可能會不太懂~
謝謝
謝謝^^
我後面發現~好像跟柔光罩有點問題~
另外光圈調到最大 畫面會越近 哪如果要拍物體完整一點 是不是只能人往後退~
謝謝
謝謝
拜讀您的網誌學到很多攝影知識
也在日前買了EOS M3
看了這篇之後想試試光圈先決模式
我調整了曝光補償轉盤 但發現按快門的時候
快門沒有因為調整轉盤而改變 (半按快門會出現快門值在左下角)
反而是ISO值改變了
沒辦法像您文章內提的光圈固定 調整曝光轉盤而改變快門值
還是說 要連iso值都要固定(不要選auto) 才能做到您裡面提的效果呢?
謝謝您
非常有用!!
好想下班回家試試看...XDD
用s100幾個月後就有如此高深的見解
我拍了幾年根本沒在管測光正確與否
也不會用曝光補償,閃光燈補光等
真要從頭學起啊
請問測光表每一小格是相差多少秒數呢??
在第一個的範例(提高EV)中,第6和第7張圖底下寫的EXIF資訊中,快門和ISO都一樣分別是1/20s和1250,但EV值一張是寫1.7EV,另一張是寫2.0EV。
在第二個的範例(降低EV)中,第3和第4張圖底下寫的EXIF資訊中,快門和ISO都一樣分別是1/60s和500,但EV值一張是寫-1.0EV,另一張是寫-1.3EV。
想請教一下是不是可能有筆誤?還是說我還有什麼地方沒有弄清楚呢?
謝謝!!
所以正常來說只要有改變EV,快門/光圈/ISO任一個一定會有所變動,不會說只有顯示出來的EV數值有變,而這三個參數不變,這樣說對嗎?
我想確認一下我的觀念是不是正確?
謝謝!
其實我已經有看好一台類單了,但我打算先把一先基本的觀念弄清楚後在買回來,這樣可以減短買回來才開始摸索的時間,縮短挫折期,也可以馬上印證頭腦所知道的一些東西~~
謝謝你的分享喔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