劍南蝶園,依著大直劍南山的坡地而打造的蝶園,亦是臺北市第一座開放式的生態蝴蝶園。
許多人經常來逛美麗華商圈、也坐過美麗華摩天輪,卻可能從未聽過近在咫尺的劍南蝶園。
春夏秋初的早晨,記錄已達一百多種的蝴蝶輪番在劍南蝶園翩翩飛舞,迎接晨起遊園訪客。
捷運文湖線劍南路站,既能美麗華商圈購物,又能在劍南蝶園飽覽動植物生態和臺北夜景。
從告示牌可知:劍南蝶園曾經原名是廣植梅樹的「梅園」,有三個入口可以進入劍南蝶園。
劍南蝶園地址:臺北市劍南路352巷
公車:21、28、33、42、72、208、222、247、256、267、286、287、620、646
902、紅2、棕16、藍26,劍潭寺站
捷運:文湖線劍南路站1號出口
開車或騎車來劍南蝶園,循劍南路上山,指標「劍南路352巷」,便會見到這敞開的大門。
既然來劍南蝶園,不就想要慢活悠閒?搭乘捷運文湖線及多線公車,再徐行上山也是愜意。
步行入園有兩處入口,一個位於北安路,另一個就是下圖的劍南路口,捷運站步行幾分鐘。
環境清幽的劍南蝶園依山而建,步道穿梭在綠意林間,階梯低緩好走,不致讓人氣喘吁吁。
劍南蝶園免費參觀,想參觀多久就多久。園內路面寬闊好停車,停車場旁設有流動廁所。
劍南蝶園分為景觀平台水池區、誘蝶植栽區、生態水池區等三個區域,動植物生態豐富。
劍南蝶園細分規劃十五個區塊,打造不同植栽的生態環境,吸引不同種類的蝶兒棲息繁衍。
今年4~5月的下午、晚上,我來了幾次蝶園,內心納悶著:為何總遇不到滿天飛舞的蝴蝶?
直到有一天早起拜訪劍南蝶園,看到這告示牌,我才恍然大悟:蝶兒通常只在上午出門呀!
告示牌更告訴我們,賞蝶,需要點運氣。我們真要分外珍惜每一次與蝶兒相遇的小確幸。
臺灣有蝴蝶王國的美譽,然而,土地過度開發及森林不當砍伐,嚴重破壞了蝴蝶的棲息地。
佔地約11.5公頃,廣植臺灣原生種的蝴蝶食草及蜜源植物,於民國99年3月完成規劃建設。
劍南蝶園重塑了蝴蝶棲息的生態環境,蝶種記錄100多種,4~9月宜賞蝶,6、7月高峰期。
來到劍南蝶園,不僅可以欣賞各種美麗蝴蝶,亦能透過解說牌認識臺灣原生種的蜜源植物。
我喜歡這座別出心裁的弧形涼亭,讓人在此歇腿,還能飽覽蝴蝶們翩翩飛舞的優雅演出呢!
許多風景區會設置木棧道,不過,劍南蝶園這條環形的木棧道,看似尋常,卻隱藏小趣味。
如果沒有舒緩腳步,只想匆匆走過這條「百家姓步道」,可就錯過在腳下驚喜尋寶的樂趣。
由鋼架及帆布建造的膜構涼亭,有如振翅高飛的羽翼,又像是揚帆前進的船兒,令人玩味。
跨年夜,攝友必定提早來膜構涼亭卡位,讓美麗華摩天輪及臺北101的璀璨煙火同步入鏡。
只要十分鐘,便能遠離車水馬龍的喧鬧街道,輕鬆造訪劍南蝶園的日夜美景,離塵不離城。
以上有關劍南蝶園環境景致介紹,是用陪伴我多年的「類單眼」Canon S100 拍攝的照片。
自從入手Canon EOS 80D後,為了儘快熟悉 80D 和生態攝影技巧,我來劍南蝶園好幾回。
以下是我的 80D 劍南蝶園生態影像紀錄。昆蟲或蜘蛛名稱如有謬誤,懇請惠賜正確名稱。
同一座劍南蝶園,夜晚見到的昆蟲蜘蛛比白天的種類還多,讓夜間生態攝影滿是挖寶樂趣。
蝗蟲(若蟲),攝於2017/5/4晚。拿著手電筒蹲在草叢四處瞧瞧,突然驚喜瞥見這隻小可愛。
五紋鬼蛛,攝於2017/5/4晚。特徵:腹背圓形並具有6枚的小黑點,體色和各腳皆是綠色。
細紋貓蛛,攝於2017/5/4晚。特徵:頭胸及腹背的中間有4條縱紋,下圖這隻雌珠在護卵。
黃斑椿象(若蟲),攝於2017/5/7。黃斑椿象的成長過程:不完全變態(卵→若蟲→成蟲)。
狹翅弄蝶,攝於2017/5/7。前翅有三枚相連小型白斑,後翅數枚明顯白斑,又名白斑弄蝶。
葉蜂(幼蟲),攝於2017/5/7。某一區植物葉面盡是葉蜂幼蟲,其中,這隻的姿態,我最愛!
蓬萊姬黑金龜,攝於2017/5/10晚。拍了很多黑金龜,最喜歡這隻了,好似在跟我躲貓貓。
蝗蟲,攝於2017/5/14。特地早起的我還沒吃早餐,這隻蝗蟲就大口大口享受青翠美味呢!
三線蝶(?),攝於2017/5/14。三線蝶種類繁多,對照照片與特徵仍無法確認,請網友告知。
黑擬蛺蝶,攝於2017/5/14。又名黯眼蛺蝶,外型很像一片暗茶色的枯葉,上有白斑。
遷粉蝶,攝於2017/5/14。又名淡黃蝶,外型可分高溫期「無紋型」與低溫期「銀紋型」。
臺灣單帶弄蝶,攝於2017/5/14。又名禾弄蝶,上翅有7枚白色斑點,最早發現記錄在臺灣。
紅斑型玉帶鳳蝶,攝於2017/5/14。紅斑型玉帶鳳蝶、白紋鳳蝶、紅紋鳳蝶,不容易辨識。
變異渦蛛,攝於2017/5/14。有沒有像「蚊香」?哈! 有看到躲在渦型狀隱帶下的渦蛛嗎?
三錐象鼻蟲,攝於2017/5/14。體型瘦長,體背褐色,黑色複眼,觸角在長長口器的兩側。
擬變色細頸金花蟲,攝於2017/5/14。頭部及前胸部是紅褐色,體色呈藍黑色金屬光澤。
長足虻,攝於2017/5/14。體背綠色,散發金屬光澤,複眼會隨光線角度折射不同色彩。
黃道蚜蠅,攝於2017/5/14。會玩cosplay擬態蜜蜂的食蚜蠅,吃蚜蟲、吸花蜜,複眼斑紋。
八星虎甲蟲,攝於2017/5/18晚。體色呈藍綠金屬光澤。複眼大而突出,大顎如老虎獠牙。
八星虎甲蟲(恩愛中),攝於2017/6/25。
渡邊長吻白蠟蟬,攝於2017/6/25,保育類昆蟲,球棒狀長口吻,5~8月於烏桕或山桕樹幹。
細紋貓珠(獵食),攝於2017/10/1。
黑星弄蝶,攝於2017/10/1,又稱素弄蝶。後翅中央有4~5枚黑斑。
善變蜻蜓,攝於2017/10/1,雄蟲全身鮮紅,雌蟲體色多變,或紅色或褐色,因而得名。
褐翅葉蟬,攝於2017/10/7,體長8.5~11mm,複眼黃褐色內有2條黑色橫紋,表情逗趣。
臺灣黃斑弄蝶,攝於2017/10/7,翅膀表面底色黑褐色,黃褐色翅腹面上的黃斑稀疏模糊。
臺灣黃斑蛺蝶,攝於2017/10/7,又稱臺灣黃斑蝶、黃襟蛺蝶。解說員暱稱「冰淇淋蝶」。
細齒方胸蛛,攝於2017/10/10,頭胸部棗紅色或黑色,眼域黑色,眼後方有淡青色斑紋。
臺灣黑星小灰蝶,攝於2017/10/10,又稱黑星灰蝶、暗灰蝶。後翅有大小深淺不一的黑點。
玳灰蝶,攝於2017/10/10,又稱夏灰蝶、恆春小灰蝶。尾狀突起+後翅腹眼狀斑紋,欺敵。
青帶鳳蝶,攝於2017/10/10,飛行速度快,展翅有藍色橫帶斑紋,翅腹面青帶斑紋及紅斑。
琺蛺蝶,攝於2017/10/10,又稱紅擬豹斑蝶、橙豹蛺蝶...。翅面橙黃色,外緣黑褐色波紋。
虎灰蝶,攝於2017/10/10,又稱臺灣雙尾燕蝶。黃黑條紋內銀色光澤,基處3枚斑紋連接。
臺灣黃斑蛺蝶&虎灰蝶,攝於2017/10/10。
口鼻蠅,攝於2017/10/10,麗蠅科,腹面黃褐色至紅褐色。
Canon EOS 80D + 百微鏡頭,使我愛上了生態攝影,帶我走進迷人的「一花一世界」。
註:本文有關昆蟲蜘蛛的文字說明,參考《嘎嘎昆蟲網》。
*延伸閱讀:Canon EOS 80D 對焦準確流暢,影像細節豐富,生態攝影好幫手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