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來臺北市旅遊去哪裡?到臺北車站後,您可以沿著館前路,漫步至國立臺灣博物館。
228和平公園裡的228紀念館可以不看,但,氣派恢宏的臺博館,絕對要拍照並入館參觀。
西元1915年,國立臺灣博物館落成啟用,今年屆滿百週年,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。
國立臺灣博物館,即使歷經日治時期的臺北大空襲以及政權更迭,仍傲然挺立藍天白雲下。
小時候,我們都喚它「臺灣省立博物館」,1999年改隸中央,更名為「國立臺灣博物館」。
十月初,我會來許久不見的臺博館,目的是練習新相機Canon EOS M3與剛搶到的新鏡頭。
癡癡等待一個多月,終於等到店家通知:EF-M 11-22mm這顆超廣角鏡頭,少量到貨了。
趁著「秋老虎」發威的好天氣,我也要讓這顆10800元 的超廣角鏡頭出門發發威!
國立臺灣博物館參觀資訊:
【臺博館本館】地址:臺北市襄陽路2號 電話:02-2382-2566
【臺博館土銀展示館】地址:臺北市襄陽路25號 電話:02-2314-2699
捷運:台大醫院站4號出口
開放時間:9:30~17:00 (休館:每週一、除夕、春節初一)
全票:30元 半票:15元 (一次購票參觀兩館) 定時導覽:11:00、15:00
第一次玩11-22mm超廣角鏡頭(相等於全片幅17.6mm~35.2mm),當然要來巍峨的臺博館。
仿若希臘神廟的外觀,高雅尊貴;巨大的多立克柱式與華麗的山牆,是臺北旅遊必拍景點。
雖然知道11mm端的邊緣會輕微變形,但大多使用11mm,體驗這個焦段所能呈現的張力。
以往想在室內有限空間捕捉遼闊影像,總會退無可退。如今只要超廣角,便能輕鬆取景。
凡是走進國立臺灣博物館的人,無不被館內一樓中央大廳,目眩神迷,然後拍照拍個不停。
圓頂彩繪玻璃天窗任由陽光灑落而下,館外的車水馬龍,彷彿也瞬間凝結,不再喧鬧擾人。
32根柱列,昂首挺立在中央大廳四周,我居然異想天開的想用這顆超廣角鏡頭一網打盡?
館內展覽禁止拍照,不過,我們依然可以盡興的到處記錄著走廊的典雅氣質與光影變化。
全票不過才30元,除了可以飽覽臺博館,過個馬路,還能到對面的土銀展示館繼續參觀。
日治時期,日本勸業銀行臺北分行→光復後,土地銀行總行→國立臺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。
如果不是金融從業人員,哪有機會走進金庫?這是許多人要來土銀展示館的原因之一啦!
這是小白鯨第一次走進金庫,突然變身成了「鯨姥姥」,在金庫裡到處亂鑽,盡情逛呀逛。
兩層樓展示空間,一樓保留昔日的金庫原貌。走在密閉狹窄的走道,也走進了歷史脈絡。
一個個貼著封條的保險櫃,令人更加好奇:裡頭究竟藏了什麼不可告人的祕密呢?
暈黃的燈光、斑駁的牆面、陳年的帳冊文獻......使我們一窺臺灣近代金融發展的更迭演變。
這輩子,我應該是沒有什麼機會可以擁有這一箱黃澄澄的金塊了。
想要把這一箱沉甸甸的銀元寶,扛回家嗎?來!小白鯨掩護你!
那一箱金塊和銀元寶,實在太重了,你還是悄悄的把這一箱美金給......
咱們快快停止不切實際的幻想,應該腳踏實地的努力掙錢,然後選一張喜歡的色卡,許願。
逛完金庫展示區,更要繼續參觀土銀展示館的寶藏:「生命的史詩-與演化共舞」展覽。
經歷五次生物大滅絕,許多生物早已絕種,如今只能從化石推想演化趨勢,怎不讓人喟嘆?
走上三樓,我們可以詳細認識當年修復土銀展示館的建築工法與歷程。
2007年,臺博館與土地銀行合作,修復這幢老建築,活化轉型成為可供民眾參觀的博物館。
藉由影像與現地實物展示,讓民眾深入瞭解古蹟修復的過程,並體認文化資產的重要性。
臺北,是個繁華現代的大城市。暫緩匆促腳步,你我也能走進歷史長廊,尋到古典風情。
*延伸閱讀:台北旅遊 ∥ 台北228紀念館。。。走入歷史,走出悲情
留言列表